少年
Boy
有些父母,故意让小孩制造车祸,来敲诈驾驶人金钱。这是一度轰动日本的新闻事件。大岛渚将这新闻事件搬上银幕,进一步探讨新闻幕后故事。少年的父亲是战争中受伤的残疾退伍军人,继母曾当过吧女,这个家庭是日本战后社会的缩影。在犯罪现场,父亲制定出方案,站在远方观望,母亲和少年在街头漫步,寻找目标。 先是母亲为儿...
游客2022-06-14
固定机位,冷峻地旁观。家庭悲剧,父权的无作为及式微。少年盼望成为英雄,却生在靠行骗苟活的重组家庭(珍惜赠送的帽子)。逃离家庭后陷入无助和孤独,终又回归。警醒他的是一个女孩的意外死亡。割手臂,反抗父权的残酷成长。镜头表现孤独和疏离感,人物居于画面两侧的构图。悲剧结局前置。
游客2022-06-14
6.5/7 战争创伤后遗症 环绕日本一圈的残酷少年成长物语 就整体而言氛围会让人感到几分难受--夹杂着战后高速经济发展带来的物质繁荣与旧时代的精神枷锁糅合下让人感到畸形或不适的东西 重塑一个社会的外貌并不难 但想重塑它内在的一些东西并不是那么容易的
游客2022-06-14
非常收敛的大岛渚,但是fr
游客2022-06-14
日版的《四百击》,不同的是多了日本特有的二战阴影,父子关系通常在东欧电影中被隐喻到政治,在此片中被含蓄的作为幕后推手呈现。青春的忧伤被借用于战争后国体的软弱中,军国主义早已如DNA一样进入了日本人的血液里。月光下、雪地中哭泣的孩子悲伤至极。雪可涤污除恶,异色则如混沌善恶难分
游客2022-06-14
8.2 海边自言自语的孤独少年,雪地慢镜头下美丽的毁灭。黄帽子、红鞋子,原色始终是鲜艳而惨烈的。父亲的背景是日本的国旗,红与白的强烈对比,又是少年撞向的红鞋雪人,崩塌的是理想,毁灭的是日本。三次才看完,并不残酷,却很冰冷,阿部哲夫的面孔代表电影的情绪,不带表情,眼睛斜睨,偶尔却又落泪哭泣。“我去过北海道。”